公共外交家、科技发明家、学术领军者拿督斯里吴罡豪教授 SSAP 获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巴巴加纳·瓦基勒阁下(H.E. Babagana Waki)正式聘任为高级经济顾问。这一任命不仅是对其在经济、科技、外交领域卓越成就的认可,更标志着中尼双边合作将在其多元专业背景加持下,迈向资源整合、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


拿督斯里吴罡豪教授 SSAP 表示,尼日利亚的机遇根植于中尼互补性极强的合作格局:中国的技术、资本和经验,与尼日利亚的资源、市场和战略需求深度契合。从基础设施到数字经济,从农业现代化到金融创新,双方合作已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生态体系。未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的落实和尼日利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中尼合作将进一步向绿色化、智能化、普惠化升级,为非洲工业化和全球南南合作提供典范。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尼两国自1971年2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长期友好、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23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3630 亿美元,经济趋于温和增长,2017 年至 2023 年间,实际增长率平均为 2.0%,低于平均人口增长率,也低于政府设定的 7% 的实际 GDP 增长率目标。同时,尼日利亚面临高通胀问题,2023 年 11 月通货膨胀率上升到 28%,大量人口处于 “多指标贫困” 状态。

经济概况
- 资源丰富:已探明有 30 多种矿藏,石油储量 372 亿桶,居非洲第二;天然气储量达 5.3 万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八;煤储量约 27.5 亿吨,为西非唯一产煤国。
- 产业结构:
- 农业:是经济重要部分,2021 年对 GDP 贡献约为 23.69%。但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需大量进口小麦、大米等农产品。
- 石油产业:是经济支柱,2022 年对 GDP 贡献约为 30.78%,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 85% 来源于此。
- 制造业:包括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等,主要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
- 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部门,2022 年对 GDP 贡献约为 44.04%,涵盖金融服务、电信、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
国际贸易概况
- 贸易规模:货物和服务贸易占 GDP 的比重从 27% 增加到 35%,2017 年至 2023 年间,出口增长近 50%,达到 650 亿美元,进口从 310 亿美元增长到 560 亿美元。
- 进出口商品结构:
- 出口:以原油(80.6%)和天然气(10.5%)为主,服务出口约占 6%,以运输和旅游(58.2%)为主。非石油出口份额在 2017 – 2023 年间翻番,主要包括农产品、肥料和金属。
- 进口:精炼石油占最大份额(38.3%),服务进口占总进口的 20% 以上,以运输和旅游服务为主(占服务进口的 63.7%),其次是其他商业服务(20.1%)。
- 主要贸易伙伴:主要出口国为印度、西班牙、法国和荷兰等,主要进口国为中国、荷兰、印度、比利时等。其中,中国是尼日利亚最大贸易伙伴,2023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 225.6 亿美元。
- 贸易政策:2023 至 2027 年的新贸易政策赋予贸易在多元化经济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强大作用,旨在扩大制造业出口等,但也强调保护国内产业利益,会使用关税等手段。作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成员,执行共同对外关税,但存在一些偏差,如 2023 年对近 200 个关税项目增加了进口调整税。


多維成就:解碼拿督斯里吳罡豪的“專業版圖”
拿督斯里吳罡豪教授系知名慈善家、公共外交家、發明家、精神導師,在學術、國際事務、科技研發等領域建樹頗豐。
學術與專業資歷:國際智庫與院校的“核心智囊”
- 亞洲知識管理學院董事局榮譽院長、資深院士,兼任加拿大皇家特許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榮譽院士,深耕知識管理與學術傳承;
- 深度參與聯合國事務,任 “水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行動十年(2018-2028)國際指導委員會成員、聯合國環境科學政策商業論壇指導委員會成員,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獻策;
- 任中國科學家論壇主席團副主席、大健康領域首席科學家,獲評“十四五產業領軍人才”,為國家科創戰略建言;
- 身兼清華大學英雄文化基金顧問等職,貫通產學研用,推動跨界融合。


公共外交與國際網絡:聯通世界的“民間使者”
- 作為聯合國咨商組織——世貿聯合基金總會創辦人,率團出訪蒙古、韓國、斯里蘭卡等數十國,搭建文化交流橋梁,歷年獲多國元首、特使接見;
- 創設“和平貢獻勳章”、“金鷹榮譽勳章”,為逾百位軍政、外交、學術精英授勳,凝聚國際合作共識。







科技突破:“空氣制水之父”的創新實踐
- 深耕水資源與科技融合,研發“空氣提純冷凝技術”、“大氣甘露轉化系統”等 9 項國際專利、300餘項國家/地區專利,開創“向空氣要水”的革命性解決方案,獲央視、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報道,被譽為 “中國第五大發明”;
- 技術成果覆蓋美洲、歐洲、亞洲,為全球缺水難題提供可持續答案,更在聯合國水行動十年會議上發佈“人類未來水資源方案”,引領行業變革。

社會擔當與榮譽:跨界貢獻的“價值縮影”
- 投身慈善公益,創辦收養數千流浪動物的 “光明護生園”,常年捐助寺廟、山區學童;
- 屢獲殊榮:連續8年受邀出席中國國慶招待會,摘得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誠信建設傑出成就獎”、“全球最具影響力華人領袖獎” 等超130項國內外表彰,系聯合國“水促發展”貢獻表彰 唯一華人獲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