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量子研究院聘西拉姆院士為首席科學家

亞洲 科技

日前,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創辦人拿督斯里吳罡豪教授 SSAP 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原副校長、新加坡國立大學納米纖維和納米技術中心主任兼機械工程系教授西拉姆·拉馬克瑞斯納為該院首席材料科學家。

西拉姆·拉馬克瑞斯納(Seeram Ramakrishna)院士,是國際知名的跨領域學者、材料科學專家,被湯森路透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頭腦 “之一,新加坡历史上被索引最多的工程师,擁有211 個 H-index 和約 210,100 次引用,獲授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藉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東盟工程技術學院院士以及國際工程技術學院院士等最高專業榮譽。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創辦人拿督斯里吳罡豪教授 SSAP(右2),院長拿汀斯里吳慈欣博士(右1),首席材料科學家西拉姆·拉馬克瑞斯納(Seeram Ramakrishna)院士(左3)
西拉姆·拉馬克瑞斯納(Seeram Ramakrishna)院士作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受邀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招待會

西拉姆院士擁有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和美國哈佛商學院高管課程學位。他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和日本東京都工藝纖維大學(KIT)獲得高級研究經驗。 他是中國清華大學和印度海得拉巴理工學院的名譽教授。他在理解和增強納米纖維和納米材料的生物、化學、電氣、電子、機械和物理反應方面進行了獨創性的系統研究,並成功製備出高性能納米纖維,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能源儲存、可穿戴電子設備、腦科學以及紡織品等多個領域。申請和授權專利50多項,先後出版14本專著,發表1040余篇國際期刊論文。因他在納米科技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被稱譽為“世界靜電紡絲之父”。他倡導智能材料和循環材料,以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工作的三十年中,西拉姆院士約有15年擔任高級學術領導職務,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研究戰略)、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局局長、新加坡國立大學工業與技術關係辦公室(INTRO)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關係辦公室(IRO)主任、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SERIS)主席、新加坡國立大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計劃主任。

Seeram Ramakrishna 院士履歷

個人背景與教育經歷

1964年出生於印度,擁有新加坡國籍。他於1992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還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接受高管培訓(GMP)。

榮譽及表彰

  • 傑出志願者獎(2022年,新加坡工程師學會 )
  • ies傑出工程師獎(2023年2月,新加坡工程師學會 )
  • chandrapsharma生物材料獎
  • 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研究員獎
  • 東盟傑出工程師獎
  • 中國政府友誼獎(2024年9月,國家外國專家局)
西拉姆院士在2024年獲頒中國政府友誼獎,該獎是中國政府為表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最高獎項。

學術任職

新加坡國立大學:自1996年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曾擔任該校副校長(2008 – 2012年,主管科研規劃 ),目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納米纖維和納米技術中心主任、機械工程系教授。該大學在跨學科研究方面名列世界前三位。

其他高校:2008年獲聘為中國長江學者 ;2012年入選中國“高端外專”名單;2015年起擔任青島大學納米材料與光電器件協同創新中心榮譽教授 ;2015年7月被北京化工大學高精尖中心聘任為名譽教授。

學術成果

論文與著作:截至2024年12月,已發表論文1500多篇,論文引用次數超20萬次,H指數達207 。他還是Springer NATURE Journal《Materials Circular Economy》的主編,合著有獲獎書籍《An Introduction to Circular Economy》,以及UNESCO報告《Knowledge – driven Actions: 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出版了5本關於靜電紡絲的專著。

科研項目 :主持如2019 – 2021年國家外專計劃項目“功能納米纖維的制備及應用” 、2020 – 2022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長效超低排放納米纖維工業過濾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等項目。

專利與產業化:擁有多項專利,其科研成果如靜電紡絲裝置和納米纖維空氣濾膜等已在青島落地產業化。與中國企業合作研發幅寬1.6米大型靜電紡絲生產線,可連續高效大面積制備高分子納米纖維;指導團隊自主研制多種便攜式靜電紡絲裝置,可將生物可降解醫用膠等高分子材料納米化,原位噴塗到傷口形成納米纖維膜,有快速止血等功能。

研究領域與貢獻

主要研究方向:長期從事紡織和功能纖維材料研究,專注於靜電紡絲技術與納米纖維加工,是國際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納米纖維領域公認的領導者和開拓者。

應用研究: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生物組織支架、能源儲存、可穿戴電子設備、大腦科學、新能源材料、催化降解、海水淡化、油水分離、智能材料與可穿戴器件等多個領域。

社會服務

新加坡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MSE)的EPR咨詢委員會成員,共同主持新加坡董事學會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倡導小組,還是ISO循環經濟技術委員會成員 、IES可持續製造技術委員會主席以及塑料回收卓越中心主席。

國際工程教育家協會聯合會(ifes)副主席 、新加坡iso/tc國家醫療器械委員會委員 、新加坡工程師學會未來製造技術委員會主席 、新加坡循環經濟任務組織主席等職務。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 介紹視頻(837MB)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是聯合國諮商組織-世貿聯合基金總會的附屬科研機構,專門對量子科學技術進行研究,重點探索標量波的技術應用,從而為設計和控制能夠利用量子力學的相干和糾纏的複雜量子系統奠定基礎;為學術研究提供獨特的跨國界、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中心;並為全球量子技術產業提供前沿的研究成果;致力轉換量子技術為生產力,推動量子科學技術服務人類的進程。

該院的科研項目舉世矚目,受到多國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包括:美利堅合眾國、大韓民國、澳大利亞聯邦、克羅地亞共和國、湯加王國、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突尼斯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牙買加、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萊索托王國、納米比亞共和國、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多米尼加共和國等。

至今,該院吸納了近百位特使和軍政界高級別人士擔任高級特邀研究員,得到較高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研究院架構

本院創辦人拿督斯里吳罡豪教授,侯爵,SSAP,DIMP——享譽國際的慈善家、公共外交家、發明家、精神導師,加拿大皇家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榮譽院士,中國科學家論壇主席團副主席、大健康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行業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學術研究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英雄文化基金顧問;任聯合國「水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行動十年(2018-2028)高級別會議國際指導委員會成員、聯合國環境科學政策商業論壇指導委員會創會成員等專家職務;連續8年受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招待會,曾獲中國改革開放40年影響中國誠信建設傑出成就獎,中國經濟新模式發展十大創新人物,全球最具影響力華人領袖獎,輝煌70年華人科技終身成就獎等數十項國內獎項;連續7年獲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的表彰共130余項,更是目前聯合國「水促進可持續發展」貢獻表彰的唯一獲得者。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執行院長拿汀斯里吳慈欣博士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榮譽院長,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楊孫西博士 GBM JP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榮譽院長,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博士 GBM JP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榮譽院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第九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施子清博士 GBM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榮譽院長,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議會上議院議員、原議長布魯斯·阿特金森
林鐘聲 韓國國會議員、執政民主黨組織副總長
榮譽顧問:文喜載
姜秉德 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政策委員會副委員長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佈局。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未來必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